平山区社会管理创新在“小社区”张显“大作为”
“自从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咱们居民办事儿更方便了,要是遇到单元门损坏、家里下水堵了、老人要咨询养老等情况,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一趟趟找物业、跑社区,现在只要直接咨询网格的格长就可以,既省时又省事儿。”谈起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家住平山区工人街道办事处和平社区的李大姐便赞不绝口。
这是今年年初,平山区在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为居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作为一项为民服务的品牌,这个区在以每300户居民为单位划定网格,实行“管家式”服务的同时,还提出了具有平山特色的“12345”工作思路和十项重点工作,让百姓感受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带来的殷实成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涵盖面很广,如何让百姓成为它的受益者?我们将这项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了服务居民和维护社会稳定上。”在谈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时,为了将这项工作做好、做实,作为牵头单位的区委政法委,在于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认真汇总梳理平山区社会管理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先后赶赴上海等部分“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综合试点城市”进行考察学习,提出了“12345”的总体思路和十项重点工作。
所谓“12345”的总体思路,即建立一个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自下而上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动社会管理跨越式进步;强化两大职能,是在强化服务群众职能和社会管控职能的同时,重点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改革社区的管理模式,实行工作力量下沉,工作责任到,。提高社区社会管控能力;突出三个支撑,则是通过建立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和强化监督考核,支撑和保障社会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做到依法依规依章程管理;实现四个目标,是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感,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细化五大板块,包括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社会治安管控、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和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等五个板块内的细化分工。
在办事处、社区原有工作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是这次平山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特色之一,在平山区印发的《平山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施方案》中:在原有综治维稳中心的基础上,把办事处所有的群众工作放在一起,成立群众工作中心,内设“两办一中心”,实行“一人一单”工作制度,群众来访只需向群众工作中心的诉求接待员依据具体情况填写“办事单”,并进行分流,涉及计生、劳动等行政事务办理的分流到服务处置办公室,涉及矛盾纠纷、信访案件的分流到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业务办完后,诉求接待与绩效评查办公室还要依据“办事单”对各口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不仅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也为居民节省了时间。
上面千条线,社区一根针。如何穿起线,成了社会管理创新在社区显现成效的关键,为此,平山区在工作中,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经费、信息、考核等五大资源,按照“居行自治、站司事务”的原则,成立了社区事务工作站,把社区居委会与社工站分设,实行干部交叉任职,一人多岗、分片包干的形式,划定“网格”,由一名社工站人员具体负责网格内的管理及服务工作,并整合楼长、志愿者队伍和公共服务资源,对网格内的居民和事物实行多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服务,并在社区实行轮岗制,使每个社区工作者都能熟练掌握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做到居民到社区办事“进一个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让社区工作者真正走下去,成为百姓的贴心人。
为了进一步打造平山特色“品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在社区的不断深入,今年,平山区还在各社区、办事处建立医疗纠纷、劳动争议、消费等专业调解组织。组织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和律师等参与地区调解工作。在区由一名公检法机关的副职、在街道办事处由一名检法机关的科庭长和公安派出所所长、在社区由一名法官、检察官、民警参加调解工作。在街道办事处建立心理疏导室,加强在调解中对当事人的心理疏导,提高调解率。目前,将全区6个法律服务所与9个办事处对接,真正实现“社区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一般事不出片、大事不出街道”。(责编:杨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