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区全面启动三级便民联动构建和谐社会快车道
平山区区域面积176.7平方公里。全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48个社区居委会,11个村民委员会。全区总人口36万人。其中,涉农街道办事处占3个,农民居住散,偏远的山村往往离乡镇驻地都有一、二个小时的路程,山区乡镇离区城最远的桥头街道有18多公里车程,农民群众找政府办事往往一件小事也要往返几天的时间。作为普通百姓,常有独生子女证、流动人口婚育证、土地证、农机补贴、贷款手续等琐事要找政府办理,而让办事群众苦恼的是连跑三、四趟,甚至几个月都不一定能办下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平山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政府职能从以“管理型”为主积极转变为以“服务型”为主,为适应这种职能转变而建立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为目标,从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点点滴滴做起,贴近百姓、方便百姓,建成了深受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
管理走向服务惠了民众
为了缩短政府与百姓的距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确立基层政府的服务理念,切实解决办事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平山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几年来,克服重重困难切实把政府职能主动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经过几届的不懈努力, 2014年已逐步建成区级公共行政服务中心1个、9个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47个社区便民服务站、11个村便民服务站。成立了“便民服务站”集中服务窗口, “民(农)事社区(村)办”志愿者服务队,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站服务水平和覆盖面。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投诉举报制、考勤值班制等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进一步规范便民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行为和内部工作秩序,保证中心(站)内工作人员廉洁、高效地开展工作,确保各项承诺服务工作正常有序地举行;开通服务监督电话,及时了解掌握群众对办结事项的满意度,对违反服务承诺或其他规定的,及时进行问责,追究责任,通过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集中审批服务顺了民意
平山区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改进服务方式,整合各种工作力量,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不断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对区属部门依法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集中清理,保留行政审批项目145项,取消和调整了21个项目,区级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在各街道、社区(村),根据实际情况,从土地、民政、社保、财政、计生、农科、司法、税务、畜牧兽医等相关站所,抽调工作人员到便民服务中心(站)集中办公,为办事群众提供办证、维权、调解、组织人事、新建房屋用地审批、劳动用工、农村政策咨询、科技咨询等十多个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全区9个街道均成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有常驻工作人员84名。
巡回上门服务暖了民心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伊始,平山区委在全区48个社区11个村委会设立了网格化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网格化志愿者服务队500余个,有党员服务队员2000余名。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实行“一帮一”、“多帮一”。小到买药、买菜,大到去医院看病护理等实行全方位服务。同时,对确需到区机关部门办理的,由服务队尽量采取代理服务的方式帮助协调解决;区级相关部门也组成服务队,定期进村入寨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驻社区(村)服务点为百姓提供日常服务,对于办事群众的需求,能够现时办结的当场给予办理;当场不能办理的,进行详细登记由“民(农)事社区(村)办”服务队解决。“民(农)事社区(村)办”服务队定期巡回到各村委会服务点,主动上门为“特殊需要关爱”的群众代办证件、提供信息、调解纠纷等服务,变群众跑为党员干部跑,将政府服务窗口向基层扩展前移,围绕百姓需要,延伸和拓展工作内容,开展党员群众服务、文化服务、卫生服务、法律服务和政务服务“五大服务”,做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全方位服务型”转变,实现“证件社区(村)里代办、矛盾社区(村)里调、补贴社区(村)里领、书报社区(村)里读、信息社区(村)里询、问题社区(村)里解”的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目标。桥头街道办事处房身村的孙丽说:“在我们街道、村成立服务点非常好,方便了群众,我们好多事都可以在村里办,领补贴、办证件、问下种植蔬菜的问题都不用去镇里边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